媒体报道

中国到底哪里的马肉最好吃?

2020-12-07 21:55:41 13

中国到底哪里的马肉最好吃? 

自古以来,中国人对于一切动植物,从来都乐于进行“能好怎”研究,这种好奇心和探索欲让天上飞的、地上跑的、水里游的……都进入到国人的饭碗里。生活中常见的牛、羊、猪之类,国人的研究更为深入,黄喉、百叶、脑花、蹄筋、龙骨等食材证明,中国美食爱好者对解剖学研究至深入可与医生媲美。但名列六畜,生活中颇为常见的马,却是国人食谱中的一个异类。能毫无心理负担咽下果子狸、河豚、蝉蛹、毛蛋等种种在一些国家的人看来匪夷所思之物的国人,唯独放过了马。直至今日,在北京最容易吃到马肉的地方,是提供马肉刺身的日料餐厅。有人会说,马是人类忠实的好朋友,是重要的战争物资。这……足以让同样名列六畜的狗无语凝噎。看家护院、亲近人类、成为宠物都不能改变狗至今仍被一些地区视作美味的命运。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马肉有毒,李时珍还特别提到,吃马肉中毒之后,可以喝芦根汁、吃杏仁解毒。其实马肉绝不含什么毒素,反而是高蛋白、低脂肪、富含不饱和脂肪酸、不易引发肥胖的完美肉类。对饱受过劳肥与三高困扰的“社畜”(说的就是你)来说,马肉是一种难得的优质食材。话说六千余年前,欧亚草原深处的斯基泰人最早驯化了马,对斯基泰人村庄的考古证明,他们会在马1至2岁时将其杀而食之。但是后来人们发现马经过训练可以用来拉车、骑乘。能代替人干最辛苦的体力活儿,自然马力就变得比马肉更为宝贵。毕竟能吃的有的是,好骑的却不多。在大约四千年前,马与马车一道从西伯利亚传入中国。可以说从中国人见到家马的时候,它就是一种生产工具。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也成为马被排除在菜单之外的原因之一。为了保障骑兵作战与农业生产,历朝历代广泛禁止屠宰马和牛。其中奉行满蒙一家政策的清代还特别规定,为优待蒙古王公,可以破例宰牛设宴招待,但不论何人都严禁食用马肉。这就导致在中国,具有稳定且悠久食用马肉传统的,也就只有远在西北边陲的哈萨克人了。《风味人间》的热播令不少人第一次意识到,原来马除了用来骑,还是可以用来吃。片中熏马肠的制作者就是来自新疆最西北地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。新疆是中国养马第一大省,区内各个民族都会饲养马匹,但说到将马肉做成美食,则非哈萨克人莫属了。在新疆,正宗的马肉=哈萨克人制作的马肉。最美味的马肉就产自伊犁哈萨克自治州。秋末冬初是伊犁马最为肥壮的时候,冬季天寒地冻食物匮乏,所以,一直以来哈萨克人有着杀马储肉以备过冬的传统。不过新鲜马肉味道略酸、肉质较硬。哈萨克马肉的主流食用方法是熏制。哈萨克人的熏制马肉是冰与火的历练。它的制作过程仰赖于当地自然环境:经过处理的马肉夜间放在帐篷中,在零下10至零下20℃的环境中自然冷冻,日出后点燃篝火烘烤,如此往复近一个月才能制成最为传统道地的熏马肉。熏马肉的食用方法非常简单,水煮、切片即可大快朵颐。在北疆,本地人一定会告诉你熏马肠比熏马肉更好吃。11、12月份,伊犁、塔城等地的巴扎,是与熏马肠约会的最佳地点。柜台上那暗红色、比常见的南方腊肠粗上几倍的就是熏马肠了。食用熏马肠切忌心急,因为最好的熏马肠是以马肋排为主料灌入马肠,再搭配其他部位的碎肉制成的。所以,品尝熏马肠,是要记得吐骨头的。熏马肉与新疆特色纳仁(一种宽而扁的新疆特色面条)组合而成的马肉纳仁是哈萨克牧区的特色美食。将熏马肉煮熟后,用肉汤下纳仁,捞出后佐以少量皮牙子(洋葱)再浇上几勺肉汤,肉的醇香、面的劲道、洋葱的清新,在一盘之中达到极致美味。中国养马大省都有哪些?新疆、内蒙古可能是大家的第一反应。但实际上内蒙古马匹存栏量在中国只能排到第五,新疆之后二至四位分别是大西南的四川、云南与贵州,另外同样地处西南的广西也排在全国第八,存栏量甚至高于甘肃、青海等北方省份。巨大的马匹拥有量,造就了中国第二大马肉美食片区。西南地区地形崎岖、交通不便,水路运输也存在很大局限性。自古以来马帮就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物流手段,西南地区食用马肉的习俗,最早源于马帮低价出售的退休老马的诱惑。桂林是西南地区食用马肉历史最为悠久的地区。桂林地处南岭山脉西南部桂东北山地区,湘桂走廊南端,自古是广西与中原联系的交通咽喉,传说古代马帮多在走出山区后,低价处理老马、伤马,于是,桂林贫民最早开始享用这种廉价肉食。抗战时期,桂林是广西省会和军事要道也是大后方少数大城市之一。物资匮乏迫使人们大规模食用马肉,一时间马肉米粉风靡桂林。桂林人主要采用腌和腊两种方法处理马肉。一般来说腌马肉味偏甜香,腊马肉偏咸香。其做法是将新鲜马肉切成条状加入调料,再经腌制、过沸水、风干等工序制成。食用马肉米粉要先以温水浸去马肉的灰土,切成薄片,再以马骨汤下米粉食用。传统上盛马肉米粉的碗是特制的微型碗,出生在广西的武侠小说大家梁羽生在《广陵剑》中借陈石星之口说道:“(马肉米粉)食量大的人可以吃到三十碗、四十碗,食量小的人也要吃十多二十碗。多吃少吃几碗,那是不算什么一回事的。”云南石林马肉则以烧菜为主。石林县地处昆明市东部,相传此地地处交通要道,古代战争中士兵以马肉充饥开创了石林地区食用马肉的先河。据本地人回忆,本地马肉馆兴起于上世纪八、九十年代,这可能与公路交通日益发达、农业机械日益普及,大量马匹被淘汰有关。不同于新疆与桂林的加工马肉,石林马肉菜使用的是新鲜马肉,红烧马肉和干锅马肉并称地方马肉头牌。马肉调味醇厚重油、鲜辣微麻,配上一碗白米饭,仿佛在口舌之间进行了一次策马驰骋。这里的马肉也会结合云南本地食物加工手法,制作马肉干巴。将新鲜马肉抹盐、搓揉、腌渍、晾晒、风干,之后切片下辣椒炒制,一盘爆炒马干巴肉就出锅了。食用马干巴不能心急,入口后缓慢咀嚼数下,待马肉略微软化后再肆意狂嚼,会感到愈嚼愈香,经过时间沉淀的蛋白质会在唇齿间勃然绽出,令人难忘。与石林马肉相比,贵州惠水马肉烹饪手法相近但调味中引入酸味,以酸辣香鲜为主味,食之别有风味。惠水干锅马肉始于上世纪80年代,至今已开疆拓土,将店铺开到贵阳等地。惠水烹饪干锅马肉类似南方羊肉的做法,使用的是带皮马肉。点菜时,马肉不以份计算,而是按位收费,每位大约只要3、40元即可享用满满一锅马肉。食尽马肉可以另点一份惠水特色马白血,所谓马白血是以马血制作的血肠。不同于东北血肠以鲜血灌入,马白血乃是饭店经特殊处理后,仅使用马血清灌血肠,故而呈现白色,入口别有一番滋味。在传统意义上的汉族聚居区也不是全然没有马肉,河北保定定州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马计尔马肉。这种马肉做法近似酱卤,与河北地区常见的酱驴肉较为相似。东北地区尤其是哈尔滨一带也有少量马肉馆分布,马肉蒸饺是东北马肉的一大特色。相传日本人食用马肉开始于战国时代,不过近代大规模食用马肉实际上始于二战战败后的困难时期。迷恋生食的日本人,将马肉也做成了马肉刺身,并因颜色粉红近似樱花,赋予马肉刺身“樱肉”这一浪漫的名字。日本人认为生吃的马肉细嫩弹牙、味道鲜甜,尤以马腿肉最称美味。不过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,吃生鱼片是爱不爱吃、卫不卫生的问题,吃四条腿的哺乳动物肉,恐怕先要在敢不敢吃上纠结一番了。不过,吃口马肉火烧冷静想一下,驴和马同属哺乳纲-奇蹄目-马科-马属,只是种不同,应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,至少比挂羊头卖狗肉中羊与狗的血缘关系近得多了。所以,你没准儿已经在不经意间吃过很多次马肉了哦~


首页
产品
新闻
联系